我這個人比較簡單
干這行38年沒有想過去下海
也沒有想過轉行
廣東佛山,最為人熟知的不止黃飛鴻和寶芝林,還有陶瓷。
世界建陶看中國,中國建陶看佛山。這里以生產建筑衛生陶瓷享譽海內外,在“南國陶都”里,東鵬是最響亮的瓷陶品牌之一。
2020年10月19日,東鵬控股掛牌深市中小板。
全景財經
【1.4億負債開始二次創業 38年做好一件事#約見資本人 】在佛山——南國陶都,東鵬是最響亮的瓷陶品牌之一。#東鵬控股(003012) 董事長何新明,1981年加入東平陶瓷廠,在業內也是少有的“老資格”。說起入行,其實很偶然,大學畢業分配入廠,一干就是38年。
視頻號
在東鵬控股上市儀式結束后,由于有高管培訓,主持人催促了三次,董事長何新明才得空從臺上下來。現場來了很多東鵬的供應商及客戶,大家都搶著與何新明拍照合影,場面一度像明星見面會。
東鵬創立于1972年,前身是東平陶瓷廠,近50年歷史,從全國來說都算得上瓷陶行業里的“老大哥”。與東鵬合作的供應商大多都超過十年,2019年,東鵬控股各類原材料、能源的采購額將近29億元。
何新明,1981年加入東平陶瓷廠,在業內也是少有的“老資格”。說起入行,其實很偶然,大學畢業分配入廠,一干就是38年。“我也不知道陶瓷是啥。(大學)出來一進到這個行業,我也沒有想過去下海,也沒有想過轉行。”何新明說自己是個簡單的人。
東鵬控股董事長兼總裁何新明在上市儀式現場 圖/全景網
然而,陶瓷行業并不是個簡單輕松的行當。80年代,破舊的廠房、落后的機器、滿是塵土的環境,直接勸退不少大學生。畢竟早年“百萬大軍過獨木橋”才出來的大學生,何等稀缺,更體面的選擇是高科技、醫療等工作。
“我們當年在學校學的是自動化,很高科技的,誰知道去了陶瓷廠非常落后,同學們都轉行了”。何新明班上40個同學,最后留下來的就2個人,其中就包括他。
當年東平陶瓷廠的環境
為什么留下?何新明說跟自己的少年經歷有關。
何新明1955年出生在廣東梅州一個村里,60年代、70年代正是整個國家最不穩定的時期,糧食短缺、物資供應不足,在何新明印象里,年少的時光是“吃不飽、穿不暖的成長過程”。這也養成了他容易滿足,珍惜每一次機會的性格,陶瓷廠的這份工作,就是他眼里值得珍惜的“機會”。
1981年,何新明的大學生身份在陶瓷廠相當出挑,整個廠就他一個讀書人。有技術,又肯吃苦,何新明很得領導賞識,很快從基層技術員,車間主任,生產主管,一路做到廠長。
1994年,不到40歲的何新明成為了東平陶瓷廠的廠長。也許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意氣風發的何新明還沒等一展抱負,先等來了一場近乎“毀滅性”的意外。
1.4億負債開始二次創業
廣東佛山地處低緯度,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貫穿佛山全境。依山傍水的美景背后,水患是“不可言說的痛”。
1994年6月,多日的連續暴雨引發特大洪水,讓包括佛山在內的廣東21市、72縣(次)受災,倒房56萬間。何新明的東平陶瓷廠也淹沒在洪水中,“一米半的水深,我的設備全泡在里面,不能再恢復生產。”
此時,何新明上任廠長還不到四個月。
一場天災,整個廠只剩下一個車間,周遭都是悲觀的聲音,“外面都在討論,這次這個廠完蛋了。有人說這個團隊肯定要散掉了,但是我們還是堅守,等待機會。”何新明不服輸。
1995年時期的何新明
熬了一年半,機會終于來了,但同時也伴隨著難度不小的挑戰。1995年12月,政府領導找到何新明,讓他帶領留下來的班底接手華泰陶瓷有限公司。
這是家什么公司呢?何新明準備接手的前一天晚上,才獲準去考察,“我記得是12月27號接,26號晚上才去看。一看傻了,整個設備廠房比想象的要差。”何新明說,華泰陶瓷有限公司不僅設備不完整,整個廠房空無一人。
最關鍵的,由于經營不善,這家公司還留有1.4億元的債務。此前東平陶瓷廠一年的營收也不過就3000多萬元。
接手的艱難可想而知,債主上門用石頭把工廠的大門堵住,沒錢還債,何新明不敢在自己的辦公室辦公。一邊躲避債主,一邊恢復生產,何新明就這樣磕磕絆絆地開始了自己的二次創業。“這個廠雖然瀕臨破產,但是它的核心設備是引進的進口設備,我對這一點就很有信心,它是一個休克魚,不是死魚。”
三年后,1999年何新明還清了所有債務,公司開始實現盈利。
“要做就做最厲害的鳥”
90年代初的中國,有個有意思的現象,那些耳熟能詳的品牌多與飛禽相關。例如鳳凰牌自行車、蝴蝶牌縫紉機、燕舞牌錄音機,鷹牌瓷磚等等,重新開始的何新明也想給陶瓷廠改頭換面,第一步先取個響亮的名號,“要做就做第一,我的鳥要最厲害的。”
何新明拿著新華字典來回翻,后來莊子《逍遙游》里一段話點醒了他,“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鵬的形象很符合何新明的定位,再加上一心發展民族品牌,何新明取了個東方的東。
“東和鵬相結合,期望將來能夠展翅高飛。”1996年,東鵬品牌誕生。
此時,改革開放正在悄然改變著國內經濟環境,洋品牌迅速占領著涉及國計民生的各大基礎性行業,多數國產品牌都是走的模仿和低價營銷。瓷磚也不例外,市面上銷量高的都是“舶來品”。
要做最厲害的鳥,就得另辟蹊徑,東鵬品牌誕生起就決定走創新之路,定位中高端。1998年年初,何新明在佛山賓館接待客戶,出電梯門時看到地上的地磚所用石材非常漂亮,職業敏感讓何新明開始思考,瓷磚能否做出石材的效果。于是他立刻打電話給技術廠長,讓他帶團隊過來研究,一群人坐在地磚上研究了兩小時,決定回去就開始著手研發。
說來簡單,但這對當時只能生產“一片素”的瓷磚行業來說,挑戰不小。沒有先進技術可以借鑒,從零開始打磨,東鵬的技術團隊花了半年時間,琢磨出滲花技術,最像石材的瓷磚從念想變為現實。
金花米黃地磚
何新明把這一新品取名與石材同名,金花米黃。產品一面世掀起陶瓷墻地磚“全國一片黃”的消費浪潮,成功打響了東鵬品牌,也讓公司甩掉債務成功扭虧為盈。“金花米黃上市前也就五六千萬的營收,產品上市后很快就過億了。一直賣了幾十年,到現在都還有。”
金花米黃的成功,讓何新明嘗到創新的甜頭,隨后幾年,陸續推出 “天山石”、“洞石”、“原石”等新產品,開啟了東鵬創新引領模式。
新產品的陸續推出,奠定了東鵬在業內的領頭羊地位。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由于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技術門檻較低,東鵬的新品一上市就引發了爭相模仿,山寨產品不斷搶奪著市場。
“不能因為人家模仿,你就不創新。你只有創新的更快,走的更早,讓人家追不上,才是辦法。”
而今,東鵬的下一個創新點放在轉型建筑衛生領域整體家居一站式服務供應商,不再只專注于瓷磚。何新明說,轉型一站式服務瞄準的市場對象是90后00后群體,“傳統的銷售方式是裝修的時候自己去買材料,一家家去買,買了瓷磚、買潔具、買木地板、買涂料、買墻紙,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他越來越不喜歡這種方式,他們希望要省時間,要省力。”
東鵬現在的產品線包括衛浴、整體家居、木地板、涂料、飾品等。為了實現大家居的戰略,東鵬很早就開始擁抱互聯網:2007年上線了SAP系統,2012年成為云計算試點企業,2014年投資5億元建設兩條全自動生產線,成立互聯網中心。2015年,東鵬斥資2000萬元,入股互聯網家裝第一平臺“家裝e站”。同年,在業內率先啟動中國建陶工業2025項目,打造智能制造產業基地。
“首先我們要做到的是工廠的智能化,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自動化,降低勞動強度,”何新明說,生產優化的第二步要實現供應鏈的數據化,能夠從客戶需求端開始,設計、制造、倉儲物流、到送家裝修好的整個鏈條數據化的打通。
本次IPO,除了信息化設備及系統升級改造和智能化產品展廳建設項目外,東鵬控股將募投資金幾乎全部用于各產品線的生產擴建。
以變化應對挑戰
高能耗、高存貨、低門檻,一直讓市場對陶瓷行業有所偏見,2019年全國僅規模以上建陶企業1160家,東鵬控股作為頭部企業之一,對應市占率還不足2%。同時,受消費升級、房地產行業去杠桿、環保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2018年中國陶瓷磚產量大幅回落至2012年的水平,創下行業有史以來產量的最大跌幅。此背景下,也影響了東鵬2018年的業績出現回落。
行業競爭激烈,產能過剩,為何還要加大產能?能否消化?
何新明說,布局要看到當下,更要看到未來。上市融資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慮,其一,要把現有生產設備條件升級,用更智能化、更先進、更高效的生產線來提高產品競爭力;其二,布局新材料產品,目前公司正在規劃生態石項目;第三,加大創新平臺和智能化信息化的投入。
“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外部,但是內部是可以改變的,你怎么樣變得更高效,更協同,能力更加強大。”何新明說,把內功練好,才能抵御寒冬。
歷經近50年發展,東鵬早已從當年百來人的小工廠發展成為在冊員工過萬的建筑衛生陶瓷龍頭企業,擁有6000多個專賣店,在美英德意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注冊國際商標,每年海外銷售超過3億元。
2014年之前,東鵬的口號是“百年企業、百億東鵬”,在2020年10月19日東鵬控股的上市儀式現場,何新明說公司目標是“百年企業、世界東鵬”。
東鵬給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取名為新銳班,何新明每年會給新銳班的同學講一堂課,課上主要講兩個觀點:第一,以此為生,精于此道;第二,天道酬勤,要有耐心。
入行38年,如今65歲的何新明依然保持著對陶瓷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