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綠色”蔚然成風,企業ESG實踐逐漸走深走實。如何在保持產品競爭力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品牌面臨的新時代商業命題。打造可持續生態圈,完成從源頭到貨架的價值創造,正是破題之道。7月25日,36氪旗下聚焦低碳經濟的垂直平臺「36碳」在上海舉辦首期「36碳圓桌派」,特邀東鵬控股副總裁兼供應鏈中心負責人劉勛功、SHEIN中國ESG可持續發展負責人 Stone Wang、百威中國亞太區可持續發展總監姚渭洲,共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一起推動綠色經濟變革。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專注ESG的垂直媒體,「36碳」精心策劃并推出「36碳圓桌派」系列沙龍,旨在匯聚頭部消費企業、供應鏈伙伴、消費者,依托線下分享、專業交流及社群互動等多元化形式,為ESG領域的同行者搭建起一個共謀發展、協同破局的交流平臺。首期沙龍以“從源頭到貨架:如何打造可持續生態圈”為主題,深入探索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共話從供應鏈到消費終端的全面綠色轉型之路。
△ 「36碳圓桌派」 活動現場
△ 「36碳圓桌派」 主題分享
在本期沙龍主題分享時段,東鵬控股副總裁兼供應鏈中心負責人劉勛功以《踐行可持續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題,詳細闡述了東鵬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戰略藍圖與實踐路徑。劉總表示,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危機,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城市和建筑產業鏈作為時代發展的重要推手,更需挺身而出、積極應對。他強調,企業向善發展需要有“危機意識”與“責任擔當”,主動承擔起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守護地球家園的重任。
△ 東鵬控股副總裁兼供應鏈中心負責人劉勛功發言
低碳東鵬,綠建先鋒。自2014年起,東鵬控股便開始高度關注“可持續發展”議題,視其為構筑企業戰略藍圖的關鍵基石。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明確提出,公司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戰略規劃,以“提效益、樹標桿、謀發展、勇擔當”為主線,通過產業低碳化、生產去碳化、能源低碳化,構建起一套覆蓋全環節、全鏈路的低碳管理運營體系及綠色低碳發展模式,致力于成為世界一流的低碳產品供應商和“雙碳”解決方案服務商。

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東鵬從能源結構優化、設備技術升級、供應鏈碳管理升級、綠色價值鏈搭建、低碳標準制定、數字化升級等方面著手進行可持續創新,持續推出免燒生態石、生態軟瓷、石墨烯智暖巖板、裝配式衛浴等綠色低碳環保型產品,有效削減了能源消耗與碳排放,為陶瓷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智慧與示范效應。在可持續使命的驅動下,東鵬不僅成為國內首個正式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的建陶企業,也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入第一批綠色工廠示范單位。

△ 東鵬生產基地自動化生產線
2024年,ESG從一道“選擇題”,逐漸成為“必答題”。隨著5月1日滬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實施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依法披露ESG報告,標志著ESG邁進強制披露時代。自200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倡以來,ESG理念歷經二十載演變,已從被視為“負擔、成本”逐漸轉化為驅動企業增長的關鍵因素。
△ 圓桌討論
在此背景下,本期沙龍聚焦“可持續之風興起,品牌如何成為可持續倡導者”,展開深入圓桌對話。對于東鵬而言,ESG并非成本負擔,而是通往長期發展和創新的機會。劉勛功表示,ESG實踐要求企業管理者具備深遠的戰略眼光,通過前瞻性的戰略規劃與布局,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占據先機。這一實踐核心在于“共創價值”的理念,即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多維度間取得短、中、長期戰略的平衡,實現“做大蛋糕”的共贏局面,構建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為規范和完善在環境、社會及管治方面的工作,東鵬秉持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思維,著重強化高層管理的領航效應,清晰界定ESG戰略藍圖,確立統一且明確的治理目標與路徑規劃,并將之深植于企業運營的每一個核心環節,確保整個組織體系圍繞既定目標高效協同運轉。通過精準設定目標優先級,敏銳捕捉并應對關鍵議題,東鵬不僅將ESG融入日常運營,更將其轉化為推動企業持續創新、實現長遠發展的不竭動力。
△ 東鵬綠色生產基地俯瞰圖
如今,東鵬憑借踐行ESG理念、引領綠色轉型的探索與實踐,榮獲2023年首批綠色品牌示范企業、中國ESG最佳實踐企業獎、中國ESG上市公司大灣區先鋒50、財聯社ESG致遠獎、精瑞科學技術獎等殊榮,贏得行業內外的高度贊譽,樹立社會責任履責典范。
△ 東鵬總部大樓
踐行ESG理念,打造可持續生態圈,是當前時代賦予各行各業的必由之路。東鵬堅信,唯有將這份責任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共創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美好未來。